今年第13号强台风没有辜负它的名字——它在汪洋大海中任意徜徉,并与一条通体粘滑的鲇鱼一样让人无法抓到。今天下午17时,这条调皮的“鲇鱼”已经抵达福建省厦门市南偏东约275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并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转北偏西方向移动。然而,即使如此接近陆地,它未来的移动路径依旧不够稳定。

多方势力影响导致“鲇鱼”路径不稳

在接受采访时,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已经连续关注“鲇鱼”多日了。在他看来,“鲇鱼”进入南海之后路径多变是有可循之因的。“一般来说,台风的移动路径受中纬度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三带天气系统的影响,但在盛夏季节冷空气势力较弱,中纬度西风带系统对台风路径的影响较副热带和热带系统有局限性,但秋季是夏季向冬季过度的一个季节变化更替的时节,冷空气势力较强,西风带系统南下的冷空气常常会直接影响台风的移动。”

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许映龙接受本网采访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

而从“鲇鱼”这个个案来讲,其路径多变主要由两个因素影响造成。

首先,“鲇鱼”进入南海之后,影响这片海域的天气系统繁杂。“鲇鱼”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高压,北方又有冷空气的南下阻挡,“鲇鱼”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得到有力的引导,因此移速放缓,移向多变。

一般情况,台风本身会有一个内力,在没有明显的引导力的情况下,它会向着西北或者偏北方向移动。因此,在多股势力夹击下的“鲇鱼”由于得不到明显的引导力,便开始缓慢却不稳定的向偏北方向移动。

其次,18日前后,南半球有一股冷空气向北爆发,一支越赤道气流由索马里经中南半岛到达菲律宾吕宋岛以东海域,与此同时另一支越赤道气流经加里曼岛到达吕宋岛以东,两股越赤道气流在吕宋岛以东汇合,致使“鲇鱼”东侧的偏南气流加强,使得“鲇鱼”的移动路径变化可能性增加,也体现出“鲇鱼”路径北翘的趋势。

下页更多精彩内容>> 秋季台风路径、强度皆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