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前期加强迅速后期慢慢减弱

在强度方面,“鲇鱼”也有其明显的特点。在生成初期,它的强度迅速加强,然而在进入南海之后,特别是北上之后,强度渐渐减弱。“这与两个主要因素有关,一个是北方干冷空气的南下卷入有关,另一个是”鲇鱼“在南海北上的过程中,逐渐进入冷海温区。此外,还有一个因素是位于孟加拉湾北部的热带气旋在”鲇鱼“北上过程中的迅速加强。”许映龙说。

虽然北方南下的强冷空气要到25日左右才会抵达江南华南地区,但目前已经有一些弱冷空气扩散南下,并进入了“鲇鱼”西侧卷入其环流中。这些干冷空气导致“鲇鱼”强度逐渐减弱。而在“鲇鱼”登陆之后,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可能会迅速消亡。

另外,原本从索马里、孟加拉湾、中南半岛一路抵达南海的越赤道气流一直在支持着“鲇鱼”的强度。不过,孟加拉湾风暴的迅速增强拦截了这些越赤道气流,而使自身迅速加强为特强气旋风暴(相当于我国的强台风),“鲇鱼”的水汽得不到补充,其强度也难以继续维持。

秋季台风路径、强度皆多变

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而导致路径和强度多变并不是“鲇鱼”独有的,而是秋季台风比较明显的特点之一。

许映龙介绍,影响我国近海台风的气象因素主要是西风带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和赤道辐合带和赤道缓冲带的那个天气系统。在秋季,这些势力处于博弈状态,并不能分出明显胜负。各方力量都未占据强势地位,这也就造成了秋季台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较多,其移动路径和强度多变,特别是进入南海后,复杂的地形会使得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变化更具多变的特征。

而往年如“鲇鱼”一样路径多变的秋季台风也为数不少。“比如去年九月份生成的台风'芭玛',它同样是秋季台风,也是路径曲折多变。”许映龙介绍。强度方面,虽然秋季台风不是每个都很强大,但是“较强的台风通常都出现在秋季”,进入秋季的9-10月份,平均每年有2.4个超强台风生成,约占全年超强台风生成总数的48%。这是因为进入秋季后太阳直射移至赤道附近地区,使得热带海洋洋面海表温度较高,台风生成后经过的洋面海温有利于其强度的加强。

“目前,西北太平洋的海温条件依旧适宜台风生成”,许映龙介绍。因此在“鲇鱼”虽然减弱却依旧兴风作浪的同时,西北太平洋上也一直在暗流涌动。“目前西北太平洋上又生成了两个热带低压,其中关岛西边的低压很有可能加强为热带风暴。”虽然已近11月,但后期仍可能有台风影响我国华南地区和南海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