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由于未来一周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区将以晴热天气为主,雨水仍较少,因此旱区的缺水状况仍将持续,气象部门将全力开展抗旱预测预报服务工作,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长江中下游持续“喊渴” 专家解析干旱成因

长江中下游旱区“干渴”持续  人影伺机而动
湖北麻城市黄金桥开发区顶长岗村63岁的村民冯国祥在干旱的农田里劳作。(图片来源:新华网)

据相关气候监测显示,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至8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减少明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部分地区出现饮水困难。据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长江干流各控制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至70%,5月20日洞庭湖水体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3%。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表示,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大旱的主因还是降水稀少。为什么降水如此少?杨贵名表示,虽然今年冷空气频繁,但由于暖湿气流始终不强盛,不利于形成降雨。此外,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往年相比也偏东偏弱,太平洋水汽难以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输送,造成了该地区普遍少雨的情况。

中国气象局的气候中心研究员周兵也解释说:“影响我国的水汽有三个通道,首先是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由西南越过赤道向东输送,该气流今年明显偏弱;其次,孟加拉湾附近的越赤道气流今年也很弱;此外,南海附近,和副热带高压有关的越赤道气流同样较弱。从物质条件上来讲,今年影响我国的水汽条件比较差,因此不能形成有效的降雨。”

多部门投入抗旱保收  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

中国多省区旱情仍在继续,重旱农田持续增多,引发民众对于粮食生产的忧虑,中央及地方相关部门已采取措施,积极投入抗旱保收。

据中新网消息,为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用水及航运安全,国家防总加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20日到24日,三峡水库按日均出库每秒10000立方米的水平控泄。这一泄量要高出入库量每秒3000立方米。

5月25日到6月10日,三峡水库日均下泄流量将加大至每秒11000到12000立方米,进一步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满足湖北、湖南两省中稻栽插等抗旱用水需求,缓解沿江城乡供水、灌溉引水和航运压力,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用水及航运安全。

另外,5月23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已经紧急启动旱灾四级救灾应急响应,会同财政部派出联合工作组,分赴当前受旱灾影响较为严重的湖北、湖南两省,协助地方开展旱灾救灾工作。

未来持续晴热  “桑达”不会给旱区送雨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区将以晴热天气为主,雨水仍较少。

长江中下游罕见旱情 大气环流异常所致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

另据气象监测显示,目前位于菲律宾以东洋面的第2号台风“桑达”将先向偏西方向移动,之后逐渐转向西北方向移动,并向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海面靠近,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说,“未来几天,它几乎不能为我国南方旱区带来较大降水。”

专家提醒,针对未来天气形势,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省市需继续做好抗旱的准备工作,要开源节流,计划用水,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江淮、江汉一季稻区要继续做好蓄水、保水工作,确保一季稻适时移栽。

人影作业“发力” 降水有效缓旱情

5月20日至24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一次明显降雨过程。为了增加降雨,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旱情,各级气象部门抓住此次降雨过程的有利天气条件开展了大规模的空中和地面增雨作业。

长江中下游旱区“干渴”持续  人影伺机而动
23日凌晨,浙江慈溪市气象部门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图片来源:慈溪新闻网)

据统计,5月21日08时至23日08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共开展人影地面作业334次,发射炮弹3422发,火箭弹854枚。其中湖北省实施了高密度、大范围的地面高炮火箭人工增雨抗旱作业,共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252次,发射火箭弹584枚,炮弹3352发,同时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起到了很好的增雨效果。

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下,各地增雨效果明显。据相关气象资料显示,5月21日至23日早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降雨,湖北东部和西南部、湖南北部和西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浙江中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30~50毫米,湖北东南部和江西西北部有60~90毫米。这次降雨对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壤墒情有利,但库湖蓄水增加不明显。最新干旱监测显示:湖北东南部、安徽中部、江苏南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贵州西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专家同时指出,人工增雨雪作业必须要有云和降水形成的天气条件,没有云是无法作业的。要使作业的效果好,云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云的厚度要大于2-3千米以上,云底高度要小于2千米等条件。针对未来天气,人影部门也会密切监测天气变化,抓住有利条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