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问题。在21世纪,气候变化带来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等日益凸显,与环境污染一起成为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气候变化的影响缓慢,但给地球带来的却是“温水煮青蛙”式的灾难。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课题,中国的各省各市各行各业也在行动。

4月23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湖南”考察团来到了岳阳市的湘阴和汨罗,在这里,15天建成30层楼的高新建筑技术、“遍地废物变成宝”的循环产业园区,将展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岳阳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隔热建筑引领低碳生活 循环经济带动节能减排
15天建成的T30塔式酒店(关禺 摄)

低碳楼宇:15天建成 9度抗震 5倍节能

当大部分建筑工地还需要经年累月的施工,当大部分工人还需要在工地上搅拌水泥浆,湘阴县里一座名为“T30塔式酒店”的大楼15天迅速建成,神奇的建成速度和抗震节能性让它成为“不可思议”。

23日上午伴着阴冷潮湿的天气,考察团走进了远大可建科技园。抬首间,一幢挺立的浅蓝色大楼映入眼帘。“这就是T30塔式酒店。”远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的熊志华告诉我们。

“15天能建成这样一幢30层的大楼?”考察团的成员不约而同发出惊呼。熊志华十分熟练地解释道,T30的技术核心是全钢结构模块化建造,前期大楼被划分为若干块空间模块,墙体、门窗、电气、空调、照明、给排水等工程,都是在工厂制造完成的,最后只需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吊装,15天足够。

当我们还在对15天建成T30的精美内观惊呼不可思议时,熊志华告诉我们,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地方:它能实现9度抗震,用钢量却比常规建筑少10~20%,混凝土少80~90%;它能实现5倍节能、20倍净化,建造成本却比常规建筑低10~30%;它实现了精装修,工地却无火无水无尘无味,建筑垃圾不到常规建筑的1%。

这座建筑如此节能,它的秘密到底在哪里?“主要在于它的自我保温性。”熊志华介绍,整座建筑是完全隔热的,当天气寒冷时冷空气进不到室内,室内温度不会很快下降,天热时热空气不会进到室内,室内冷空气也不会跑到室外。这就找到了减少使用空调的建筑方法,从而降低耗电量,这也是T30节能最重要的秘密。

隔热建筑引领低碳生活 循环经济带动节能减排
T30中的电梯下降过程中会发电(关禺 摄)

为了达到节能目标,T30采用了30多项节能技术。熊志华介绍了比较容易懂的技术,比如外墙厚保温、多层玻璃窗、窗外遮阳、新风热回收、LED灯、电梯下降发电、节水坐便器等等。

据了解,研发可建技术的远大集团曾经是一家中央空调设备厂家。在汶川地震后一年的时间里,远大300人抗震研发团队发明了“钢构+斜撑+轻量”抗震技术。2012年5月6日,T30经过了中国建科院抗震试验台9度抗震测试。

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没有废物 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23日下午,考察团来到了汨罗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在这里我们发现,废铜、废塑料、废旧汽车、废旧家电都能包成崭新的“宝贝”。

汨罗的废品回收行业历史悠久,早在清初就有成规模的店铺。改革开放之后,这一行业焕发新的活力。近些年,汨罗更是以此为经济发展特色,建立起新型产业园区,让过去的“破烂王”成为循环经济的带头人。

“在汨罗,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没有废物。”汨罗市副市长黄春根指着一家大型塑料回收加工厂告诉我们,这里的老板曾经是收破烂的,几年前看到了PVC塑料的前景光明,决定开PVC塑料废品店,后来汨罗市涌现上百家PVC材料废品店,利润变少,他又开始做废旧PVC塑料的加工,在国家鼓励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开始日益壮大,现在已经成为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重要企业。

除了废旧塑料,这里还有很多“变废为宝”的工厂。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有300多家企业,其中再生资源加工企业200多家,集聚了大批再生铜、铝、PVC塑料、不锈钢及橡胶等加工企业,成为全国性再生资源企业示范基地,年工业总产值近200亿元。

“汨罗市以社会大循环、园区中循环、企业微循环促进节能减排,摸索出了自己低碳绿色模式。”黄春根介绍,汨罗拥有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回收网络和134家规模再生资源加工企业。2012年,回收全国各地的废旧物资200万吨,生产再生铜、铝、塑料、橡胶等再生材料100多万吨,既大大减少了社会的分散污染,又节约了大量的资源能源。“以铜、铝等战略物资为例,汨罗每年产再生铜、铝、不锈钢等原材料60万吨以上,相当于每年为国家建起了一座千万吨‘不需要开采的矿山’。”

隔热建筑引领低碳生活 循环经济带动节能减排
一家大型废铜加工企业负责人黄伟萍正在为考察团介绍(关禺 摄)

除了本身做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之外,园区内的企业也十分注重清洁生产,主动引进环保设备。

在我们走访的一家大型废铜加工企业中,负责人黄伟萍指着一台庞大的机器告诉我们,这是花50万引进并即将投入使用的余热回收设备,比起原来的机器,它能节省40%的天燃气,而到今年9月,这里还将花500多万引进更加先进的全部燃烧设备,能节省60%的天燃气,生产能力也将从现在的每年1.5万吨提升到5.5万吨。“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环保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黄伟萍说道。

据介绍,目前园区内生活污水处理厂、重金属污水处理厂、垃圾消纳场等环保配套,“三废”污染物实现了分类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企业内部推行生态型设计、清洁化生产,在煤炭节约、余热回收、碳排放减少等方面成效明显。

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宣言,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无论是湘阴T30的高度节能技术,还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汨罗模式,都是各地做出的节能减排的实际行动,这也将为更多地方的应对之措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示范。(文/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