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这里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又称东苏旗),一场风沙过后,牧民正打算进行一项几乎已变成日常的工作--为自己的羊抖落沙尘。

“那时候这里天天刮风沙,沙尘都被风塞到羊毛里。一场风沙刮下来,一只羊会背上5~6斤的沙土,走都走不动。牧民只能一只一只的给羊抖掉这些沙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农牧业局局长布仁巴雅尔说道。

看似夸张的说法,在苏尼特左旗却曾是现实。

由于草场退化,地处荒漠半荒漠化草原区的苏尼特左旗地表沙土裸露,大风过境的同时,带起大量沙尘。对于一年当中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刮风的苏尼特左旗而言,过去,风沙几乎成家常便饭式的存在。

追究根源,是多年草原不合理利用加剧了风沙的严重。如何治理草原退化,实现草原生态的合理利用,苏尼特左旗为自己支了不少招。为此,“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考察团28日来到苏尼特左旗一探究竟。

治理+移民 让草原喘口气

苏尼特左旗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数为3.4万人,其中在牧区的牧民为1.7万人左右。这意味着每个牧民能拥有近2平方公里的草场供放牧。苏尼特左旗面积虽然不是锡盟(指锡林郭勒盟,下同)最大的,但这里的户居面积是全盟最大的。

草原保护VS牧业利用 苏尼特左旗给支招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农牧业局局长布仁巴雅尔回答记者问题。(关禺/摄)

不过,地广人稀并不代表草原承载力就一定高。“苏尼特左旗的环境非常脆弱,”布仁巴雅尔说。“平均30亩地才能养活一只羊。”

“其实人类也在草原承载的范围内,”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白美兰认为,“如果苏尼特左旗的人口超出太多,这里的环境也负担不起。”

为治理草场退化,减轻牲畜和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苏尼特左旗制定了“南治北移、中部划区轮牧”的策略,即:在南部浑善达克沙地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依托,实施飞播造林、封沙育林等生态建设项目;在北边荒漠化草原区则实施边境生态移民,划分禁牧区;在中部推广划区轮牧,实现草场持续利用。

经过十余年努力,南部沙地治理已颇具规模。据苏尼特左旗林业局数据统计,2000年至2012年,风沙育林面积共55万余亩,飞播造林69万亩,整个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改造面积达134万余亩。

“目前,苏尼特左旗禁牧面积已达1007.64万亩,季节性划区轮牧累计达到3500万亩,草畜平衡面积为4103.36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80%左右。”布仁巴雅尔介绍。此外,在北部荒漠化草原地区鼓励牧民转移进城,进入二三产业,同时对牧民进行各项补贴。“现在农牧业的各种补贴已接近20项。”

草原保护VS牧业利用 苏尼特左旗给支招
图为一群苏尼特羊沿公路走过。(关禺/摄)

调整牧业结构 以羊“换”羊

“苏尼特左旗目前冬季牲畜数量在60到65万左右,夏季牲畜数100到160万左右。”布仁巴雅尔介绍道。

在苏尼特左旗,畜牧业为当地主要经济产业。由于多年草场不合理利用让草原出现退化,畜草矛盾突出。在草原生态与牧民利益之间,需要找到合理的平衡点,牧业结构调整便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和草场类型,放牧与之相适应的牲畜种类,目前形成了“南牛北羊,保护马和驼,压缩山羊”的总体布局。其中,在中北部就形成了苏尼特羊生产区。

这种与苏尼特左旗同名的羊,是当地著名特产。它曾是元、明、清朝皇宫供品,也是北京“东来顺”涮羊肉馆专用羊肉。苏尼特羊适应性强,无污染,繁殖性能好,生长发育快,产毛量低,产肉量高,瘦肉多,板皮厚实,也是当地牧民青睐的羊种。

让苏尼特羊成为主打产品的同时,山羊的数量也需压缩。“山羊对草场植被的破坏性更大,要恢复草场的自我调节,就需要尽量减少对植被有一定破坏性的山羊的数量。”布仁巴雅尔介绍,“目前,全旗山羊的数量已经由2005年的43.1万头只下降到14万头只。”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牧民抗灾能力

关于环境的脆弱,苏尼特左旗牧民曾句老话来形容:“七天不下雨,大旱;三天不下雨,小旱。”据了解,苏尼特左旗全年降水较少,且分布不均,境内只有唯一一条地表河流努格斯河。

干旱是影响这里草原生态和畜牧业的重要因素。

“2011年的时候,苏尼特左旗就出现过近20年最严重的干旱。”布仁巴雅尔说,“那时连续75天都没有降水,致牧草自5月份开始一直没能返青,畜牧业由此受了很大影响。”

不过,现在苏尼特左旗畜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很明显改善。至2012年末,全旗人畜饮水困难区域设立了45个送水服务队,全旗高产饲料节水灌溉面积达1.7万亩。全旗畜牧生产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牧民的抗灾能力。

这一点,锡林郭勒盟农牧局副局长劲松也表示认同,“可以在牧草丰年搞草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可能出现的干旱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