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jpg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他再也没有时间去旅游摄影、骑心爱的山地自行车享受阳光。习惯了忙碌状态的他少言寡语,但偶尔蹦出的话语却又不失幽默。被同事亲切地称呼“款哥”的他,是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2010年“第二届全国气象行业天气预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全能冠军获得者。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预报员,马学款却总是避谈自己的成绩,只是不停地强调职责。他说:“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所有预报员永恒不变的追求和考验。”

如何提高预报准确率?马学款认为,数值天气预报是现代天气预报的基础,也是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手段。

数值预报,简单而言就是依据大气运动方程,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但数值预报并不是万能的,在实际的预报工作中,预报员需要在数值预报的基础上进行订正,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在数值预报出现以前,一个预报员能力高低的评判标准是看他预报得准不准,现在衡量预报员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他的预报准确率比数值预报提高了多少。预报员可以通过对比、检验、分析,并利用数值模式的形势预报及天气实况的背景信息,对数值预报的结果进行订正。当遇到复杂的地形和环境时,预报员可以发挥他在当地预报的经验。此外,预报员还能联合运用多个数值预报模式,使它们之间优势互补。 “通过预报员的经验,可以拟补模式的不足”,马学款说。

自1998年来到中央气象台,马学款见证了数值预报的发展,也从一名普通的天气预报员成长为首席预报员。

首席预报员的工作繁多而艰巨。除了搜集和分析气象资料、主持全国视频天气会商、编写预报服务材料、接受媒体采访外,他还要时刻关注全国各省的天气情况,随时解答来自各省气象部门的电话咨询。尤其在每年夏季的汛期,异常忙碌的工作让他经常饭也顾不上吃。

67.jpg
马学款主持全国视频天气会商。

15年来,马学款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他的生活基本就是“两点一线”。用他家人的话来说:“气象是他最大的兴趣爱好。”

在工作和家庭之间,他经常选择前者。2013年“7·21”北京特大暴雨那天轮到他应急值班。那一天他一直守在中央气象台的天气会商室里。傍晚,由于雨势太大,马学款的妻子带着5岁的儿子在回家的路上被迫从公交车上下来,打电话希望马学款来接。但正在准备加密会商的他毅然选择了留在会商室,那天他工作到深夜才回家。

在家人的眼中,生活中和工作中的他判若两人。生活中他不拘小节,但在工作中却把摩羯座专注和认真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便不值班,他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天气会商室。回到家里,他也惦记着天气变化。有一夜他在睡梦中听到外面淅淅沥沥下雨的声音,就立马跑到阳台查看,结果却是楼上的空调水滴到阳台上的声音。值早班的前一晚,他通常会设五、六个闹钟,以保证不睡过头。

很多人觉得预报员是个既辛苦又缺乏成就感的职业,但马学款在这个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满足感与快乐。

马学款说:“预报员做久了,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每次天气过程之后,预报员更关注的不是报对的地方,而是哪里出现了偏差,为什么报错,所以我们对自己预报的所有过程都不会百分之百满意。”但他也说,当做出一次漂亮的预报时,那种莫大的满足感足以让他忘记一切艰苦。(中国天气网文/刘珺)

》》想要了解其他预报员的养成记

李小泉:“没有好身体,很难扛下来。”

张玲:“常常在夜里出没。”

孙跃强:“预报员是最想说实话的人。”

沈越婷:“梦想做一名首席预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