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jpg

“你预报对了,那是你应该的,很少有人记得你;你预报错了,大家都会记住你。”作为北京延庆县气象局一名年轻的预报员,孙跃强叹出了苦衷。但面对考验,他从未放弃。

绝大多数预报员都接过这样的电话:为什么预报不准?你们气象局的工作是怎么做的?许多质问责备的电话打进值班室,预报员只能耐心地去解释。对此,孙跃强显得有些无奈。

232.jpg
尽管工作繁忙,但每当孙跃强接到公众打来咨询天气的电话时,他都会耐心地去解答。

“其实预报员是最想说实话的人。”孙跃强说:“每个预报员都希望今天的天气预报是明天的实况。但天有不测风云,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天气预报还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预报员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即使在100次天气预报里对了99次,老百姓还是会记得那一次失误。这是预报员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当预报失败时,孙跃强总会通过总结分析,以避免今后犯同样的错误。“如果预报错了,尽管领导不批评,自己心里也过不去这道坎儿,要难过很长时间。”

北京延庆县气象局由于预报服务人少任务重,汛期里,30、40个小时不睡觉是常事。每次经过重大天气服务过程后,孙跃强的双眼都充满了血丝,嗓子沙哑。孙跃强家住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密云,刚工作时,半年有时甚至小一年才回一次家,让家人担心他是不是得了“天气强迫症”。

面对复杂的天气过程,孙跃强就算不值班,心里也惦记着天气。2012年的“11·3”北京暴雪不禁让孙跃强感慨,那是延庆54年来遭遇的最强暴雪,至今历历在目。

232.jpg
图为延庆县气象局气象观测场。

2012年11月2日下午,孙跃强和同事根据天气形势分析,果断判断出北京将迎来初雪,且延庆将达暴雪级别。北京的初雪一向备受关注,尽管3日不值班的孙跃强,还是一早就扎进了值班室。一上午延庆只降了些雨,并未见雪花踪影,值班室不断接到外单位和公众的咨询电话。面对质疑,孙跃强始终坚定自己的预报思路,不厌其烦地解答并提示公众做好防范。

下午4点左右,雪终于如约而至。一直静静站在窗边焦急等雪的孙跃强终于舒展眉头,露出了笑容还暗自给雪量鼓劲,希望雪一定下足量级。晚上雪势越来越猛,孙跃强不得不每隔半小时到观测场把风杆上的积雪摇晃下来,并把埋在雪下的地温表挖出来放在雪上,保障气象设备正常运行。当气象自动站显示降水量已达30毫米时,本应为预报成功庆祝一番的孙跃强,突然变得紧张、沉默。此时积雪过膝,窗外的树枝被积雪压折,部分车辆被雪砸坏,还不时地有救灾车辆经过,孙跃强默默祈祷千万别再下了。孙跃强一夜没睡,逐小时发布延庆地区自动站监测的雪情信息和未来天气预报。直到第二天中午降雪逐渐变小,他才回宿舍眯了一会。

此次暴雪创下了延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降雪纪录,受其影响,延庆的交通一度中断,孙跃强也因此好几天没有回家,这也是他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

232.jpg
延庆县气象局每天都会与北京市气象局进行视频天气会商。

最让孙跃强发怵的就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突然,局地性又强,易造成气象灾害,预报员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发布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或预警,减小气象灾害的损失。“对于年轻预报员来说,预报思路和信心的建立很重要。”孙跃强说,“由于延庆地处北京上游,地理环境与城区又有较大差别,因此在服务中,上一级的预报结论要靠本地预报员订正后再用来服务,这就需要预报员有科学正确的预报思路,同时要胆大心细,相信自己。”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预报员敢想、敢报、敢说,不保守是年轻预报员的优势,但“姜还是老的辣”,经验对于一个优秀的预报员来说也至关重要。年轻预报员需要老预报员的言传身教和经验传授,同时学会总结和积累,这是一个学习与沉淀相互作用的过程。

每一次预报对于孙跃强来说都是考验。孙跃强身边的朋友常劝他换份工作,干气象艰苦、枯燥、钱又少,没啥前途。但孙跃强仍在沿着自己的气象轨迹前行,他说:“再也找不到这样一个天天面对新挑战的工作了。”(中国天气网文/刘珺)

》》想要了解其他预报员的养成记

李小泉:“没有好身体,很难扛下来。”

张玲:“常常在夜里出没。”

马学款:“预报员做久了,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

沈越婷:“梦想做一名首席预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