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1年以来,每年的3月23日被选定为世界气象日,以纪念世界气象组织(WMO)公约在1950年3月23日生效,以及气象和水文部门为社会安全和福祉做出的重要贡献。2015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WMO今年为何选择这一主题?今年将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给全球气候服务框架(GFCS)带来哪些机遇?WMO秘书长米歇尔·雅罗接受记者专访,解答上述疑问。

雅罗:加强气候知识应用 推进全球气候行动
WMO秘书长米歇尔·雅罗(资料图片)

“今年的主题是‘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随着国际社会向应对气候变化的宏伟决策与行动迈进,这一主题的提出恰逢其时。”雅罗说,“今年3月,世界减少灾害风险会议在日本仙台召开,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框架,以提高国际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15年后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在今年讨论,12月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将就所有重要的气候变化谈判达成共识。”

过去几十年积累起来的气候知识是无价资源,也是决策和气候行动的先决条件。从温度攀升到冰川融化,从海平面上升到极端天气,众多事实证实:气候正在发生变化,且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每年都创新高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

根据WMO的计算,2014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更为严峻的是潜在的全球变暖的趋势。同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在增加,对世界各国造成严重影响。这与气候变化情景是一致的。雅罗呼吁:“我们仍可改变气候变化的轨迹并将之减到可控水平。气候知识能够而且必须支持这一进程,帮助决策者在各个层面做出最好的决定。时不我待,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

过去50年,气象和气候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包括卫星在内的遥感技术的发展、重大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能力的大幅提升。雅罗认为:“我们已经拥有的知识基础可以指导制定减缓气候变化的决策;我们用以支持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手段也越来越多。同时,我们需要确保气候知识以易于理解的形式出现并能被需要的人使用。”

气候产品和服务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制定政策和行动计划,从而加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打造绿色经济。公共卫生部门利用气候预测主动应对干旱、热浪和洪水等极端事件可能给健康造成的影响。受益于温度和降雨趋势的预测,农民可以做出更好的种植、收割和营销决策,水资源管理者可利用气候信息来优化供水和洪水管理,能源部门可使用气候信息来决定哪种类型的发电厂该在哪里建造。中国已经在这些方面利用气候服务,并受益匪浅。

对于今年将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雅罗希望各国承诺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失控的气候变化并将温度增长的幅度控制在2℃以内。他表示,中国在此方面已经展示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并致力于提供更好的天气和气候服务。

科学知识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的实施将直接促进适应气候变率和气候变化。这需要从绿色气候资金中分配资源,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信息基础。气候服务将提供重要信息,支持各国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发展更环保更气候友好型的经济。

雅罗表示,中国气候服务框架展示了中国为满足内需在气候研究和业务方面的成果,为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业务提供了平台,中国气象局在众多领域开展试点工作,推动了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的实施。

适应气候变率和气候变化对于各国来说挑战巨大,通过国际合作和伙伴关系汇集专业知识和资源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雅罗赞赏中国气象局在区域和国际合作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目前,中国气象局承担着18个WMO区域或国际中心;中国气象局兑现在能力建设上的承诺,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非洲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培训、设备和专业技术等援助;中国气象局举办的多国别考察,彰显了中国气象局的科技进步及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