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给太白山带来了什么?
6月3日,“应对气候变化·记录中国”考察团走进太白山。(李根 摄)

中国天气网报道 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山峰,不仅拥有“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气候,还是中国东部惟一能让人感受雪山的地方,自古就有“太白积雪六月天”之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座神秘原始的山脉气候是否也发生了改变?

2015年6月3日,“应对气候变化·记录中国”考察团走进太白山,亲身感受它独特的气候环境,寻找气候变暖在这里留下的踪迹。

太白山变暖 开山时间变长

伴着连绵不断的小雨,考察团记者早上8时出发,用了近7个小时的时间,从海拔500多米的眉山县登上了海拔3511米的太白山顶部,感受到了从温暖到凉快再到冷飕飕甚至寒气逼人的“剧变”。据眉县气象局监测,3日8时海拔517米的眉县站气温约20℃,15时海拔3378米的太白山文公庙站气温仅7℃左右,山上山下气温差别很大。

这种垂直气候差异更直接地反映在植被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记者一路见证了山中古木参天的阔叶林、形状各异的针叶林、低矮丛生的灌木林,还有寸草难生的裸露石头。据太白山工作人员李军林介绍,这主要是由于高差悬殊,从山谷到山顶一般会经历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五个气候带,所以每走一段路,植物就大不一样。

提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在太白山工作19年的李军林说:“明显感觉变暖了,以前开山都是四五月份,最近这些年基本二月初就开了。”一般来说,由于10月到次年的4月山上天气寒冷干燥,海拔1300米以上会实施封山措施。

“苍蝇、蚊子在海拔1300米以上也开始出现了,2005年以前我记得在那么高的地方根本没见过苍蝇、蚊子。”李军林说,这也许是因为气候变暖,也许是因为登山人变多,也许两个原因都有。

那么,这里是否真的变暖了?随行的陕西省气候中心高工雷向杰告诉记者,1961-201O 年陕西省年平均气温确实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长城沿线风沙区、关中平原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超过了全省温度的上升趋势。而太白山所在的宝鸡市正处于关中平原地区。此外,近年在一些文献研究中也有人提出“陕西冬季采暖日数减少,夏季制冷日数增加”的观点,尤其是1987年以来西安、宝鸡等大中城市夏季高温热浪增加趋势尤为明显,居民夏季用电量明显增加。

“太白六月积雪”已难见

过去由于山高严寒,山顶终年积雪,银光四射,百里可见。“太白积雪六月天”成为古代关中八景之一,太白山的名称也由此而来。不过,李军林回忆这些年基本没有见过这种景象了,太白山的积雪在变少。

这一变化也可以从太白山域内独有的有长时间连续观测资料的太白气象站的降雪变化发现。据统计,近50多年太白气象站年积雪日数呈现减少趋势,平均每十年减少3.3天,1959年最多(85天),2013年最少(26天),2008年53天。最大积雪深度也呈现减少趋势,平均每十年减少约1.5厘米。1957年最多,25厘米;2008年,7厘米;1999年最少,2厘米。

气候变化是不易被我们觉察的变化,但它带来的影响已经逐渐在各种领域显现,太白山的变化并不是唯一。如何减缓这种影响,其实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考察途中一位大学教授说出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我国每年有1/3的粮食被浪费,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为了减缓气候变暖,我们发展新能源、生态农业、节能减排……在生产环节花了很大力气,但这些努力也许都抵消不了消费环节的不节制。眼下,应对气候变化并非虚言,每个人都可以行动,哪怕从节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