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2017年4月16日至18日,东北区域9架增雨飞机穿云钻雾、追云逐雨、往返苍穹,开展联合跨区域增雨作业。这也是东北区域人影中心投入国家高性能增雨飞机以来的首次大规模跨省(区)飞机人工增雨联合作业,总增雨量5.44亿立方米。

自2013年8月,全国首个区域人影中心——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落户长春以来,就一直致力于促进东北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增收、生态环境建设。如今建设情况如何?记者专访了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主任、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胡靖彪。

现代化作业装备“呼风唤雨”

2015年12月6日,一架携带新型探测设备,具有更强作业能力的新舟60增雨飞机平稳地降落在长春龙嘉机场。这架飞机是国内首架高性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集云宏微观探测、催化作业、实时通信与综合显示集成功能于一体,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

“新舟60是国内首款具有民航适航许可的大中型增雨飞机,飞机平台具有载重大、航程长、抗结冰能力强,能够在复杂天气执行任务等特点。它载多种催化作业设备适应不同云系增雨作业,同时具备对云中宏微观特征的实时探测能力。它集成化、自动化程度高,健壮性好,具备承担不同任务能力,具有较好的扩展性。”胡靖彪介绍。

“神装”助力东北人影“呼风唤雨”
新舟60增雨飞机落户长春(摄影:张晓霞)

“最值得一提的是,新舟60首次实现了全程空地一体化实时指挥作业。飞机搭载海事卫星和北斗双套空地通信系统,构建了增雨飞机与地面指挥中心的虚拟IP网络,实现了空地数据、话音和图像的实时互传,实现了空地互动式指挥作业。而且通过地面与多架飞机之间、飞机相互之间的实时通信、多机调度,为实现多机联合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神装”助力东北人影“呼风唤雨”
新舟60增雨飞机内部(摄影:李成业)

相比工程实施前作业飞机基本以季节性租用为主、型号各异的局面,通过工程建设,东北区域飞机作业平台增加到12架增雨飞机,其中2架为新舟60大中型增雨飞机,机载催化系统、监测系统和通信系统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飞机的作业能力增加了5倍多,一次作业的覆盖范围增加近8倍。形成了“高低搭配、冷暖兼具、探测+指挥+作业集成化”的飞机联合作业能力。

地面作业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也在层层攀高。新增、更新自动化增雨防雹火箭479部,形成了网状地面火箭作业布局,通过项目建设,东北区域地面作业覆盖面积增加了约9.6万平方千米,提高了国家重点产粮县的地面人影作业能力。地面作业装备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布设的221套新型智能化火箭发射系统,具有指挥控制一体化功能,能够与雷达等探测信息对接,根据雷达探测资料进行弹道解算装订火箭弹播撒时间,通过指挥中心将信息及时传递至作业点。火箭弹具有自动装订播撒和开伞时间的功能,在预设时间内实现子母弹立体播撒,从而扩大了作业面积和效果。地面增雨防雹作业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目前,覆盖全东北区域125万平方公里的空地一体化作业、监测、指挥业务体系基本形成。由1个位于长春的东北区域飞机作业保障基地和遍布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四盟的9个飞机作业保障分中心构成的飞机作业保障系统已经完成建设,为东北区域增雨飞机执行任务提供全方位支撑。

区域统筹资源“趋利避害”

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不只是作业装备这么简单,何时是最佳作业时机、作业效果评估同样是人影工程重要的一环。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域-省-市县-作业站点一体化科学指挥平台,作业过程预报和作业计划制定、作业潜力预报和作业预案制定、监测预警和作业方案设计、跟踪指挥和作业实施、作业效果分析等都可以实现实时共享。形成了统一的以作业为核心的业务与产品规程并实现了区域空地一体化、全过程追踪的实时作业指挥模式。”胡靖彪说。

“神装”助力东北人影“呼风唤雨”
作业指挥平台查看作业方案(摄影:刘明奇)

目前,东北建成了布局合理、种类齐全的观测与实验系统。以效果检验区为核心,依托基本气象观测网的人影综合观测体系已经形成。建设了新装备考核实验室,为催化剂检测和研发提供支撑;开放合作、协同攻关的技术研发应用模式逐步形成。有了这些保障,今后人工影部门也就有条件进行云宏微观探测、科研试验、作业效果检验,从而能够更科学地制订作业方案,更科学地实施增雨作业。

“优化资源配置,调整机构职责,强化资源共享,发挥建设的整体效益是区域统筹的优势。”伴随着工程建设,国家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从无到有,对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体制和机制不断探索和完善,改变以往分散组织、分散作业、分散发展的方式,突破了长期以来以省级为主各自为战管理体制的限制,形成了“国家-区域-省-市县-作业点”5级人影业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创新了区域内人工影响天气力量的集约和跨省调度,组织开展了跨省区联合作业,提高了协调效率和作业的整体效益。通过工程建设,气象部门开创了由国家人影中心技术指导、区域人影中心组织、省级人影中心实施,跨区域、协同、高效作业的运行模式,有效提高了区域人影作业的规模效益和科学效应。“这些开创性的工作为其他区域人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支持,同时也为未来开展全国性的跨区域、联动作业奠定了基础。”胡靖彪坦言。

“神装”助力东北人影“呼风唤雨”
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指挥平台调研(摄影:王灵玲)

人工影响天气投入“实战”抗旱防火

人工影响天气工程的加速建设,为增雨、抗旱、涵养水源、森林草原防火和进行生态保护提供坚实保障,也为松辽大地的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在今年4月,东北区域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抗旱和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

东北区域人影中心从13日开始多次组织区域联合会商,调派东北区域内的增雨作业飞机在加格达奇、赤峰、通辽、白城、长春等地进场候命,从天气系统的上游开始,追踪降水云团实施多飞机、多层次的增雨作业。

4月16至18日进行的联合增雨作业过程中,两架新舟60高性能飞机承担起跨省(区)作业的重要角色,优越的性能得到充分体现。此次大规模跨省(区)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东北区域共飞行17架次,飞行时间41小时15分,总增雨量5.44亿立方米,为东北区域抗旱保春播和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提供了有效服务。(张晓霞)

“神装”助力东北人影“呼风唤雨”
新舟60增雨作业飞机即将开展作业(摄影:史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