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生活、农业和生态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中亚、东南亚等地也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上游区域,但第一手观测资料缺乏,开展“一带一路”气候变化和观测研究不但对相关国家也对我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主动开展“一带一路”国家气候变化的事实、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是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必然选择。

项目总体目标是建成“一带一路”国家的“气候变化研究网络”,建立一套“一带一路”国家的“气候变化研究数据库”,为相关国家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计划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同时通过“走出去”开展观测试验,获取中亚天气、沙尘源区大气边界层与起沙通量以及印度特大城市大气污染的第一手观测资料。揭示“一带一路”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规律、成因,以及今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演变情景,提高相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和新疆生态与地理所承担,合作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泰国、蒙古国、印度、斯里兰卡等。

“一带一路”国家气候变化研究数据库建设是项目的一个重点。目前已经完成了项目计划的 50% 的遥感数据收集。完成了斯里兰卡、泰国、中亚五国等近百个台站的几十年气象数据的收集,正在开展过去 30 年斯里兰卡、泰国、中亚等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规律分析。完成了计划的“气候观测和未来情景预估数据库分析和演示平台”的调研,选定了专业的平台,并已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安装。

“走出去”观测方面,2016 年已经获取了印度新德里、加尔各答和泰国清迈的大气污染多份样本,并且完成了分析和论文撰写。

一年来还开展了多项培训、交流活动。2016 年 9 月25—27日在北京举办了“大气气溶胶”国际培训班,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及南方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共同支持。参加讲习班的境外代表34人,分别来自伊朗、牙买加、巴西、斯里兰卡、加纳、泰国、尼日利亚、美国、德国、巴基斯坦、埃及共 11个国家。项目还联合南方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 2016 年 9 月28 在北京组织召开“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主题会议,邀请了来自巴基斯坦、伊朗、泰国、巴西、尼日利亚、牙买加、加纳、埃及、斯里兰卡等国家的代表和专家参会,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确定了今后的重点合作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