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97930.jpg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济参赞李振京代表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致辞。 彭大伟 摄

中新网波恩11月11日电(记者彭大伟 李晓喻)中国、美国和欧洲民众如何看待气候变化问题?媒体在这其中扮演何种角色?电影又可以如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当地时间11月10日,各国业界人士在联合国波恩气候大会中国角“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上就上述议题各抒己见。

74497940.jpg
边会吸引了全球各国人士前来参加。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发言。彭大伟摄

此次边会由中国新闻社、中国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是今年波恩气候大会“中国角”31场系列主题边会之一。这是中国新闻社连续第五年在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举办该主题边会。

74497950.jpg
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主任安东尼莱兹威茨介绍美国民众的气候意识。彭大伟摄

来自中国驻德大使馆、国际组织、大学和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界等的十余名代表先后发言。

74497960.jpg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王彬彬介绍了本月最新发布的《2017年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彭大伟摄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济参赞李振京在代表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致辞时表示,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十分明确,过去五年来中国已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作为推进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机遇,今后还将继续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他表示,媒体可为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作出重要贡献,只有提高公众绿色低碳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相关目标。

74497970.jpg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ClaudioForner介绍了《公约》与气候传播的关系。彭大伟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事关国家、民族、社会,以及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全社会共同参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他认为,要建构包括政府、媒体、NGO、企业、公众在内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五大行为主体”的行动框架,从而实现气候变化的全社会参与。

美国总统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美国普通人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耶鲁大学气候传播项目主任安东尼·莱兹威茨介绍了该项目开展的最新调查结果。他表示,民调显示,美国人当中相信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并对此感到担忧、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影响美国天气并与进来的气象灾害有关的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他指出,数据显示大多数美国人支持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反对退出这一协定,大多数美国人还对支持清洁能源政策、监管二氧化碳排放和对化石能源企业征收碳税表示支持。

“美国人希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采取更多行动。”安东尼·莱兹威茨概括到。

本月最新发布的《2017年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显示,96.8%的受访者支持中国政府努力开展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王彬彬指出,时隔数年开展的本次调查显示,中国公众在自觉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了明显提升。

布鲁塞尔碳市场观察网络(CarbonMarketWatch)国际政策总监AkiKachi介绍,以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媒体近年来注意到,中国正在逐渐扮演的全球气候治理引领者角色,不仅仅是出于经济和政治上的动机,更是由于国内存在的空气污染等关系到公众福祉的议题所推动的。

绿色和平东亚办公室国际媒体主任白睿(TomBaxter)认为,大部分国际媒体对中国环境议题的报道仅仅关注空气污染和能源发展。他呼吁媒体更多地关注生物多样性、海洋环境和农业等较少被关注的议题。

创新气候传播,中国和国际上“各有各的高招”,也存在不谋而合的领域。深圳航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素平和世界银行气候变化项目的KaiaRose就分别介绍了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和世行项目开展的Film4Climate气候VR短片竞赛。这一形式吸引了在场许多嘉宾的关注。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行动办公室的LauraHildebrandt介绍了联合国如何利用最前沿科技进行气候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倡导。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ClaudioForner介绍了《公约》与气候传播的关系。

浦东干部学院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副主任燕乃玲介绍了该校开展气候变化领导力培训的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