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院士,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气象学家曾庆存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技界最高奖项,每年获奖者不超过两名,由国家主席签署并亲自为获奖者颁奖。奖项自1999年设立、2000年首次评选颁奖以来,截至目前,已有33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此殊荣。曾庆存是继叶笃正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的气象学家。

气象学家曾庆存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曾庆存

人物·档案

曾庆存,男,1935年5月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

气象学家曾庆存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曾庆存作报告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61年在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副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4年当选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该学会最高荣誉),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第十三和十四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曾庆存院士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领域——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作出了开创性和基础性的贡献,为国际上推进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发展成为现代先进学科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密切结合国家需要,为解决国家相关气象业务的关键问题做出了卓著功绩。

气象学家曾庆存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曾庆存研究手稿

人物·侧面

曾庆存在数值天气预报与地球流体力学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研究中做出开创性、系统性贡献,并对数值天气和气候预测模式的研制与计算地球流体力学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气象学家曾庆存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曾庆存

1970年,曾庆存再次服从国家需要,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紧急调任作为卫星气象总体组的技术负责人,解决了大气红外遥感的基础理论问题,利用一年时间写出了《大气红外遥测原理》一书,于1974年出版。该书是当时国际上第一本系统讲述卫星大气红外遥感定量理论的专著。他提出了求解“遥感方程”的有效反演算法,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的主要算法,得到广泛应用。

面向国家需求,曾庆存在上世纪80年代起致力于跨季度气候数值预测以及集卫星遥感、数值预测和超算为一体的气象灾害防控研究。

气象学家曾庆存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61届国际气象组织奖IMO奖颁奖现场

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志驱前。

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

1961年,曾庆存在苏联科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后旋即回国,写下了这首题为《自励》的诗。那一年,曾庆存年仅26岁。

曾庆存还被唤作“院士诗人“。对这一称号,他摆摆手:“不敢称‘诗人’,我只是个诗歌爱好者。”他认为,诗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也是对生活的记录。

气象学家曾庆存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曾庆存手书

爱国家、爱人民、爱科学、爱自然。这是曾庆存的同事们与学生们对他的评价。写得一手好字、好文章。曾庆存忙时废寝忘食做研究,稍有闲暇咏物寄情,书写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用诗化的语言,将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

如今,耄耋之年的曾庆存依旧奔波在科研路上。地球系统模式是当今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问题研究的制高点。曾庆存是建立我国地球系统模式的主要倡导者、领导者,并参与具体设计和研制。2011年中国科学院提出以研制我国地球系统模式为首要任务并带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研究的“大科学装置”,2016年获国家批准,曾庆存是该项目的创导者和科学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