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副主任 徐晓斌研究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汤洁研究员
主持人:中国气象网记者 赖敏 栾菲
图为访谈现场 刘杰摄影
这几天,有这样一条消息在网络上和手机短信上流传,说:“从今天到28号,请大家不要淋到雨,750年一次的酸雨,被淋到以后患皮肤癌的几率很高,因为欧洲的一个火山大爆发,向高空喷发了大量的硫化物,在大气层7000~10000米的高空形成了浓厚的火山灰层,强酸性。”许多网友对这个传言表示恐慌或质疑。这究竟是事实,还是仅仅是一个没有根据的传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两位专家应邀来到中国气象网,作出正面回应,为网友揭开真相背后的“谜团”。
专家观点一:“750年一遇”完全没有根据
【主持人】首先请问二位,这条消息里所描绘的情况会不会发生?现在有没有一些相关的监测数据?所谓的“750年一遇”是否有根据?“强酸性”又是如何界定的?
【汤洁】开始看到网络上的帖子和传言,我们也比较意外。首先750年一遇,从我的角度来看,完全没有根据。因为从人类最初认识到降水的酸碱性,使用酸雨这个词汇,才不到150年的历史。那么“750年一遇”有什么依据我就不清楚了。人类真正注意到酸雨的污染,还是近50、60年的事情,最初是上世纪50年代,然后到70年代就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50年代是在个别的发达国家,比如说在英国伦敦,在欧洲的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到1972年,全球很多国家发现这是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750年一遇”,我认为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那么火山会不会引起酸雨?会的。但是它的范围,一般情况下很有限的。因为火山毕竟喷发了大量的二氧化硫,这是一种酸性气体,但是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寿命相对是比较短的,一般认为只有两到四天,很快就会转换成硫酸,如果有降雨发生的话,就会形成酸雨。但一般在比较小的区域、小的范围有影响。冰岛火山灰导致我们国家的严重酸雨,这个情况我们认为是很难发生的,就是指二氧化硫直接传过来导致的酸雨很难发生。
那么火山灰传到我们国家会不会对酸雨有影响?我们这两天也看了一些监测数据。实际上二氧化硫转变成硫酸以后,它会附着火山灰当中一些小火山灰颗粒上,远距离输送;大的火山灰在近的地方,就会沉降下来,只有细小的一些火山灰颗粒会传得比较远,上千公里,甚至还要远,会对比较远的地区形成酸雨产生贡献。所以说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能不能真正发生酸雨,那么还要看其他的条件,第一个携带硫酸量是否足够大,足够多。再一个,火山灰本身也是具有一定的中和能力,因为火山灰多数是地壳矿物质成分,那么多数是有中和能力的。加上产生降水的地区,它的大气当中还有一些碱性的物质,那么它也会中和掉一些,经过扩散、中和、稀释这样一些过程,真正形成降水的时候,火山灰对较远地区的降水的酸度产生多大影响,这个要看具体情况。
我们最近也查看了一下4月份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酸度的监测资料。发现在4月以来,总的来说,华北和东北有三个比较大的持续性的降水过程。在前两次,基本上只有个别地区,只是在第三次,就是16日到19日这个阶段,东北北部的一些站报告有强酸雨的出现。而它的出现比较凑巧,正好赶上火山灰。这次的强酸雨和火山灰有没有影响、有多大影响,我们拿不出很多观测事实来说明这个问题,但是虽然是强酸雨,其酸度却在历年监测的正常范围内。因此我们可以有一个结论,即便有影响,那么它的影响也很有限,因为它没有超出正常的范围。
【徐晓斌】“750年一遇”,这纯粹是想象。因为没有科学观测来支持这种说法。如果说750年一遇的话,那至少从750年前开始就有这个观测了。此次冰岛火山喷发,烟尘在大气里面逐步扩散传输,我相信它会在北半球,首先在高纬,沿着北极周边传播开来,那么逐步会向中低维度地区移动。这个传播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传播路径当中,火山的尘埃也在逐步沉降,火山喷发的一些气体物质也会逐步转化,再加上传输过程当中本身的扩散效应,就像点一根烟,慢慢烟雾就看不清楚了,当它传到离火山比较远的地方,无论是对人体影响,还是对交通各方面的影响,应该是逐步逐步减弱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副主任 徐晓斌研究员 刘杰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