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再次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和美丽世界建设的定力与担当,也为我国坚持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标对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气象局党组胸怀“国之大者”,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筹推进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气候变化工作布局,加强气候和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更好地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战略谋划 优化整体布局

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科技支撑部门,中国气象局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下好应对气候变化这盘棋?

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重要文件——《中国气象局加强气候变化工作方案》为此指明了方向: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围绕《巴黎协定》落实、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强优势、拓领域,进一步强化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科学水平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决策咨询能力,保障气候安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在此基础上,11月,中国气象局发布《“十四五”中国气象局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规划》,提出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为国家和区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丰富的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更高效益的措施选择与决策建议,增强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一年来,中国气象局全面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部署和行动,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以及“十四五”科技专项规划等国家重大规划、战略和计划的编写中,都能找到气象部门的身影。

这一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权威发布的第13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碳达峰碳中和专辑》,全景式展现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挑战机遇、发展路径、关键技术、政策行动,以及主要国家碳中和政策进展等。

中国气象局还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中国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2020决策者摘要(全八册)》,并参与编写《2020年亚洲气候状况报告》等,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立体依据”。

加强气候监测 强化科技支撑

应对气候变化首先需要科学认识和把握气候变化规律。一年来,气象部门在温室气体观测网建设、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等机理研究、全球和区域气候系统模式开发、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等方面稳步推进。

这一年,中国气象局启动运行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山西、湖北、浙江、江苏、广东等分中心也相继成立,建成我国第一个“自上而下”反演大气二氧化碳源-汇变化的碳监测同化反演核算系统——碳监测核查支持系统,准确区分全球、中国区域、省市、格点等不同尺度的自然碳通量和人为碳通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这一年,中国气象局发布我国第一份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名录,这标志着经过近40年建设,我国首个温室气体观测网基本建成。

这一年,气象部门瞄准科技前沿,强化关键技术研发,持续推进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研发,推进中国区域极端气候事件检测归因研究;做好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和陆面再分析系统(CRA)稳定运行、产品用户服务和技术支持;开展长序列卫星产品质量优化和应用评估工作;开展温室气体卫星监测数据分析、评估和反演方法研究。

未来,将持续提升温室气体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全国温室气体监测网和碳中和监测评估体系,逐步构建全国和区域碳汇-源实时核算和预报体系,实现碳收支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尽快提升区域和城市碳汇潜力监测和评估能力,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更有力的决策支撑。

挖掘气候资源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在气候变化影响下,人们赖以生存的气候资源正在发生变化,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帮助人们认清和科学利用这些变化,是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应对气候变化,能源低碳转型是重要方面。我国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然而,风能、太阳能的分布和开发受到季节、地理分布等自然条件影响,其间歇性和波动性会影响电网稳定性。为此,气象部门针对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的时空互补性做了深入研究,初步提出了不同地区风电、光伏开发的最优配比地图,即发电最稳定情况下风电和光伏的最优比例,这将为我国能源转型发挥积极支撑作用。

今年,《中国气象局提升气候资源保护利用能力的指导意见》《风能太阳能资源气象业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先后印发。前者明确到2025年,全面提升风能太阳能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形成面向政府决策、规划布局、发电生产、能源安全、电网消纳及防灾减灾的全链条气象服务能力;后者则明确到2025年,风能太阳能气象业务的核心科技支撑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建成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目标的风能太阳能气象业务体系和服务布局,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顺利实现提供支撑。

一年来,气象部门持续完善碳中和愿景下的风能太阳能监测预报体系,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评估和重大发电基础设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继续做好重大工程、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

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当好“智囊”角色

今年以来,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8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11月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并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问题上达成一揽子协议。其间,作为IPCC国内牵头组织单位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气象局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今年IPCC第54次全会上,中国代表团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积极参与,有理有节有序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全会审议进程进行科学引领和推动,为决策者摘要结论的客观、科学、平衡表述和通过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气象局富有成效的组织工作,得到IPCC工作组的赞赏。

在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整个编写过程中,中国气象局组织了多轮政府和专家评审,形成上百条评审意见并提交给IPCC,得到很好的采纳。

在报告发布后,中国气象局进一步加强IPCC最新成果推广与宣讲,让更多新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理念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支撑和借鉴。

在COP26谈判期间,中国代表团有力地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所明确的“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基于各自能力”原则,切实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为大会的成功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