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11月,一只疯狂的“海燕”飞过西太平洋,在菲律宾、中国、越南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浩劫。它就是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也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登陆最强的超强台风。
据统计,截至11月15日,联合国表示“海燕”造成菲律宾4460人死亡,92万人流离失所,灾民人数达1180万;中国至少13人死亡,5人失踪;越南至少13人死亡,81人受伤。
空前的强度、惨烈的伤亡、巨大的灾情,都在描绘着这个台风的独一无二。“当一个台风破坏力太大或太特别,它的名字将会被弃用。”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许映龙说,“海燕”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会被除名。
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张永宁 摄)
台风作恶被除名 受害国有发言权
从事台风预报20多年的许映龙告诉记者,2000年开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才启用现行的命名规则,通常在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级别时,就有机会获得命名。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14个国家或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一共140个名字组成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循环使用。不过,在台风命名表上的名字并不是“终身制”,一旦台风作恶多端或太有个性,就会在命名表上被除名。
“除名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它的独一无二。”许映龙说,一般来说被除名的台风都具有登陆强度强、灾害损失大、人员伤亡重的特点,比如2006年重创我国的超强台风“桑美”;还有少数台风虽然不强,但足够特别,比如2001年的热带风暴“画眉”,它是有史以来最靠近赤道的台风。
那么,台风到底怎么被除名呢?许映龙介绍,除名申请由台风受害国在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年会上提出,通过审议后即被弃用,次年年会上将公布台风命名国提交新的替补名字。
“海燕”过后,菲律宾岛上房屋几成废墟。(图片来源:美国天气网)
台风除名代表:“海燕”弃用的三大理由
作为受台风影响频繁的国家之一,中国也是台风委员会成员国,许映龙曾四次代表中国提出台风除名申请,即目前已经停用的“桑美”、“碧利斯”、“莫拉克”、“凡亚比”。在他看来,2014年年会上,菲律宾代表团将会提出对“海燕”除名的申请。
“我认为,他们的申请将会阐述‘海燕’被除名的三方面理由。”许映龙说,从登陆强度来看,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监测为170海里/小时(约91.8米/秒),这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登陆最强的台风;从人员伤亡来看,4460人死亡,这个数字超越了以往被除名的任何一个台风;从经济损失来看,联合国称菲律宾损失超百亿美元,同样超越以往。
从太空看“海燕”的范围与印度的面积(上方左侧)相当(图片来源:新浪)
那“海燕”除名后,什么名字会进入台风命名表?作为“海燕”的命名国,我国代表将在2015年台风委员会年会上提交3到5个替补名,供委员会投票选择。“我们可能会考虑具有神话传说或者民族特色的名字,比如‘牛郎’‘织女’。”许映龙说。
今年台风多又强 生成数破21世纪以来记录
无论是最近的“海燕”,还是此前的“天兔”“菲特”“范思高”,都在提醒着我们:今年是台风活动频繁的一年。尤其是到了后半年,台风更是来势汹汹。截至11月15日,2013年已生成31个台风,较常年偏多4个,成为21世纪以来最多的一年;而在这31个台风中,有7个是超强台风,较常年偏多1个。
许映龙分析,今年台风偏多偏强有三方面的原因。今年台风季节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赤道地区对流活跃,十分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台风源地气旋系统生成发展;同时,西南季风结束时间较常年偏晚近20天,水汽充足;加上海温持续偏暖,为台风生成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导致今年台风多又强。
历史上被除名的台风
据统计,自2000年至今,已有至少23个台风被除名,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云娜”、“龙王”、“麦莎”、“珍珠”、“碧利斯”、“桑美”、“莫拉克”、“芭玛”以及“凡亚比”都曾给我国带来重创。
在被除名的台风中,“龙王”是由我国提供的名字,2005年它给台湾、福建、广东等地带来严重破坏之后,被“海葵”取而代之。其他被弃用的中国名字还有:2009年“芭玛”、2006年“珍珠”、2004年“婷婷”、2003年“欣欣”、2001年“画眉”。
最近一个被除名的是影响了菲律宾的“宝霞”,它的替代名将会在2014年公布。
>>下一页:历史上被除名的台风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