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湿地,保护者以及未来
人工驯养候鸟基地中的候鸟(赵嫣嫣 摄)

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候鸟品种,也为了将更多的鸟儿留在鄱阳湖,去年,鄱阳县投资一千万元在湿地公园建立了人工驯养候鸟基地,引进了东方白鹳、丹顶鹤等6-7种珍贵鸟类进行驯养。

这样的实验在江西只是刚刚起步。杨启波表示,就算在发达国家,鸟类驯养的技术仍然有待发展。

他们希望将来可以通过人工驯养与保护的方式,将候鸟留在鄱阳湖,“既可以保护生态多样性,也能让游客一年四季都欣赏到美景”。

4

鸟类向来被视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鄱阳湖候鸟的变化反映出了湿地环境的变迁。江西省气象部门即将出版的《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报告》一书中写道,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呈现总体退化趋势。

报告中分析,气候变化使鄱阳湖湿地的自然调节能力减弱,加上人类近年来的掠夺式开发,湿地植被的面积逐年减少,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洪涝灾害频繁,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显著,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也十分严重。

人们并不是最近才意识到这些问题。鄱阳湖湿地管理从1970年起步,经过4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建成了鄱阳湖河蚌保护区、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等5个自然保护区。2003年,《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出台。该条例的出台,标志着鄱阳湖湿地保护正式迈入了法制化轨道。

5

湿地,保护者以及未来
2011年4月,鄱阳湖(赵嫣嫣 摄)

“湖泊也是有生命的。”负责湿地公园白沙洲本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陈杰说,一千多年前形成的鄱阳湖如今正处于它最旺盛的年纪,一旦被严重破坏就很难恢复。“虽然鄱阳湖现在还没有遭受大自然的报复,但如果人类继续肆意妄为,后果将不堪设想。”

曾在英国学习生物技术的他,对国内外在湿地保护方面的差异有许多体会。他认为,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早已认识到了湿地的重要性,而国内目前在湿地保护方面仍停留在“事件发生才去解决”的阶段,在理念和意识上都有待完善。

“人不能光凭经验去保护湿地。”他希望将来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科学化监控体系,这也是他所在的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正在做的工作之一。(文/詹璐 谈媛 占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