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秋季杀手”——初霜冻

庄稼被冻坏,其实和人被冻是一个道理。庄稼和我们人体一样,由无数细胞构成,出现霜时,气温一般在0℃以下,这使得庄稼体内细胞间的水分被冻结成冰,因为冰的体积大,所以就把细胞内的一部分水分“挤”了出来。这个挤的过程,不但使庄稼的细胞受到机械损害,而且引起植物水分减少,产生“脱水”现象。慢慢地,庄稼因水分减少而枯萎或死亡。

霜冻是农业生产的大敌,严重的霜冻可使大面积的小麦、棉花和水稻死亡,造成巨大损失。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冻称为初霜冻,初霜冻愈早对作物的危害愈大,一般“谋害”尚未成熟的秋收作物和未收获的露地蔬菜。

曾多次前往霜冻现场做气象服务的毛留喜透露了一个小现象:“霜冻出现后,当天并不会看到农作物有异常情况,待3-5天后,作物叶子便有的变黄,有的枯死。”初霜冻总是在悄无声息中“行凶作恶”,所以被封为农作物“秋季杀手”。

初霜冻早来 粮食产量能否“八连增”?
资料图片(来源:百度)

有人常会混淆冻害和霜冻,的确,冻害和霜冻虽然名字听起来类似,但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冻害是指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常发生的有越冬作物冻害、果树冻害和经济林木冻害等。二者的气象指标与发生对象都有所不同。”毛留喜详细地介绍了霜冻与冻害的区别。

“9月是夏秋转换时节,而常年此时,正是我国东北地区极易出现初霜冻的时候。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部、辽宁的春玉米、一季稻正处于乳熟至成熟期,大豆处于鼓粒至成熟期,初霜冻出现的早晚、程度轻重,对东北粮食产量影响很大。”

近十年,让毛留喜印象最深且最为严重的霜冻灾害要属2001年那年。从9月15日开始黑龙江全省出现降温过程,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黑河南部、伊春及萝北、富锦、同江、绥滨、虎林等县(市)出现霜冻,21日早,全省甚至普降枯霜(也叫“酷霜” 较严重的霜),与常年平均霜冻日期相比,均偏早4~9天,导致各种贪青晚熟作物受害严重,严酷的不得了。毛留喜风趣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