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新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多地遭遇雾霾天气,1月9日以来,京津冀、东北三省、陕西、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出现了一条褐色的“污染带”,空气污染指数频频爆表,呼吸科患者明显增多,PM2.5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这次的雾霾天气为何持续“围城”?雾和霾到底有什么区别?PM2.5对人们有何影响?雾霾天气里应该如何应对?公众对于这场雾霾污染灾害产生了切身忧虑。值此之际,“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于今天(15日)下午迅速响应,相关学会和专家为您进行科学解读。

稿子.jpg
1月15日,“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现场。(摄影/赵嫣嫣)

雾霾天气为何持续“围城”?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解释说:“由于前期我国冷空气势力减弱,大气层结比较稳定,形成了越聚越多的集聚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地面蒸发、前期降水等因素致使空气相对湿度逐渐增大,加之夜间辐射降温作用明显,我国中东部出现了明显的大雾天气。由于雾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所以大雾出现时,往往会伴随着污染比较严重的情况。”

“从媒体上我们可以看到,对这种天气的描述,有的叫雾霾,有的叫霾,有的叫雾,这些提法从个人角度看都是天气状况的一种描述方法。但是从气象学角度讲,雾和霾是有本质区别的,雾是由水汽组成,水汽遇冷就结雾,雾本身并不是一种污染。霾由细小的颗粒物组成的,颗粒基本在微米量级,不像雾是在十几或者二十个微米的量级。”马学款表明。

PM2.5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这次我国中东部雾霾天气,使得PM2.5这个专业术语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原来PM2.5、霾基本是停留在科技工作者办公室的范围内,现在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都非常关心这件事,说明大家的环保意识增加了,非常值得高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如是说。

从研究结果来看,大家常说到的PM2.5颗粒物,它的直径是等于或者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PM2.5,放到显微镜底下,它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成分。PM2.5的成分非常复杂,微颗粒上面可以附着大量的化学物质。

稿子2.jpg
各媒体记者针对近期雾霾天气采访在场专家。(摄影/赵嫣嫣)

“PM2.5由于颗粒很小,可以吸入到人体体内并且参与到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整个新陈代谢。老人、小孩、孕妇等人群要特别注意防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金良表示。

不仅是PM2.5,很多大气污染物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急性危害是人们在接触比较高浓度的污染以后,短时间内就会出现一些症状或者不适或是加重急性病的症状等。

但是,污染物对于我们生活更密切相关的是长期慢性的危害和影响。张金良解释说,“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会有很多慢性的影响,比如对呼吸系统,包括呼吸系统的炎症、肺功能的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等。另外还可以降低人的免疫力,使人们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病,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另外,现在对于神经系统,甚至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也有很多报道,基本被证实。比如空气污染会造成新生儿的出生低体重、早产。”

雾霾天气里应该如何应对?

对于雾霾天气里公众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张金良表示,“首先,公众可以每天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PM2.5数值,如果这个数值比较高的话,可以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一般来讲,PM2.5的浓度达到150微克每立方米以上的不健康水平时,建议老年人、儿童或是慢性呼吸系统病人尽量避免在户外剧烈活动。

“如果PM2.5非常高的时候,公众可以佩戴N95口罩,阻挡一部分粒子进入体内。另外,建议大家不要开窗通风换气,因为室内的空气质量比室外的还要好一些。在这个时候,室内空气的质量十分重要,公众应尽量避免室内吸烟或使用污染性很大的生物燃料。”张金良表示。

另外针对目前各种空气净化器大卖现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李强提醒大家,“这种仪器对空气净化有一定作用,但是作用非常有限的,不能指望家里使用空气净化器后就可以在雾霾天气里把PM2.5降到符合标准的水平以下。”

对于未来几天,严重雾霾天气还会不会持续?马学款表明,从明天(1月16日)开始,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会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或者消散。但是今天夜间到明天早晨,冷空气暂未到达的地区,雾霾天气还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