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应对气候变化·记录中国考察团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马召镇桃李坪新村。周至县在西安市的西南方,该县马召镇的桃李坪新村是当天考察的第一个目的地。干净整洁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意盎然的草木,风格统一的居民住宅第一时间映入我的眼帘,让人以为走进了一个“乡村别墅群落”。

桃李坪新村是黑河金盆水库移民安置的一个新村,这里居住的是从秦岭山中黑河金盆水库水源保护区搬出来的移民。据马召镇副镇长童宝宏介绍,该村旧址位于黑河金盆水库一级保护区,整个村落分散在河流两岸以及支流边的平坝上。村民多住在土坯房中,日常的生产生活也有较多不便。该村村民迁入新村后,不仅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孩子上学也方便了许多。

从山上到山下 记录秦岭生态移民区的十年变化
66岁的桃李坪村村民郭正庞站在自己新村的房子前(李根 摄)

66岁的村民郭正庞告诉记者,他是最早的一批黑河移民,已经在新村生活了15年之久。这期间家里的果园多了,儿子做起了校车司机,两个孙子分别在读大学和高中,家里新买了辆车,日子比以前舒服多了。

跟着郭正庞的脚步,我们来到了桃李坪村的旧址。指着河流两边的树林,他说:“我们原来的村子就在那里。”老人的话语中带着些许感慨。有记者问到是否还会再回来看看时,他回答,每年会来看几次。

从山上到山下 记录秦岭生态移民区的十年变化
图中被河水淹没的地带曾经是郭正庞所在的桃李坪村旧址(李根 摄)

从山上到山下 记录秦岭生态移民区的十年变化
站在曾经的村庄之上,郭正庞有些感概。(李根 摄)

据童宝宏介绍,自实施生态移民后,黑河水质明显改善,河水比以前清澈许多,有时候能看到不少鱼,曾经山上的耕地和村庄已经变成了树林,周边空气比以前清新了许多。

告别了桃李坪新村,我们沿着山路来到了黑河金盆水库。站在大坝上,管理黑河金盆水库的相关负责人王军政告诉我们,该水库以城市供水为主,兼有农业灌溉、发电和防洪泄洪等综合效益。

从山上到山下 记录秦岭生态移民区的十年变化
黑河金盆水库似一幅水墨画(李根 摄)

陕西省气象台还专门为该水库提供黑河流域的天气预报,组织专家为水库提供极端天气咨询,协助水库工作人员利用卫星云图了解暴雨发展趋势,为水库蓄水、防洪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位于周至县的秦岭国家植物园是今天行程的最后一个目的地。该园是国家级特大型综合植物园,为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科学普及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植物研究所博士彭国全说,秦岭的地理位置特殊,它是我国南北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汇区,而且这座植物园的海拔从480米延伸至3000米左右,园内的平原、丘陵、山地、河流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立体的生态系统,利于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秦岭国家植物园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当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推动了西安的绿色发展,让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添一抹绿色。

建设之初,这里同样也有生态移民。据彭国全介绍,植物园在2007年建成前,园区内移民搬迁717户约2455人。

其实,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上,政府的各个部门、社会的多个行业以及广大公众都积极地参与了进来。为了保护黑河金盆水库水源安全而进行生态移民的桃李坪村,投身于秦岭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专家与工作人员……他们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事可能并不为人熟知。通过实地考察和探究,我们记录并发现大家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让更多人更加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并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考察团成员/中国气象报 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