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3.23世界气象日,今天(18日)中国气象局举行系列科普活动并向公众免费开放。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云识天”,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表示,这个主题十分“接地气”,通过研究云能对天气、气候预报更有帮助,他希望未来的预报能更加“智慧”。

3·23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为普及气候知识,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中国气象局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开放活动,如展示气象卫星、气象特种车辆等特殊装备,让公众亲身体验虚拟现实(VR)、气象观测、天气预报主持现场,与天气预报主持人面对面亲密互动,以及好玩有趣的科普讲座、气象知识竞答等。

许小峰:“观云识天”十分“接地气” 以小见大
公众参观天气自动观测站。

活动吸引了许多公众参与,早上才过9点,国家气象中心展区就已经人头涌动。在展示桌前,来自北京的许先生一家正用通过互动答题获得的印章在宣传册上留下纪念。徐先生表示,“通过这个活动了解了许多天气方面相关的知识,可能孩子太小还不大能理解,但是也玩得很开心”。

许小峰:“观云识天”十分“接地气” 以小见大
小朋友获取印章纪念品后,在宣传册上留下纪念。

在气象特种车辆前,来自北京汇文中小学的同学们,正在认真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带队的老师告诉中国天气网小编,他们是气象日开放活动的“常客”,几乎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前来参观,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开拓视野。

许小峰:“观云识天”十分“接地气” 以小见大
中小学生听取工作人员对大气成分的讲解。

在活动现场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参观者”,他就是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云识天”,许小峰表示这个主题十分的“接地气”,自己很喜欢。“往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都是从气候、灾害等宏观的方面来确定,观云识天更微观,接近百姓接近公众的理解。”

许小峰:“观云识天”十分“接地气” 以小见大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在现场接受采访。

对于预报来说,云的研究是基础性的、微观的,不像气候预报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云的研究搞清楚了,对宏观的天气、气候的预报也将有更深的理解。许小峰认为,“像气候变化问题,云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多少,都对地球上的宏观气候有影响,宏观和微观是相辅相成的。”

许小峰表示,目前我国3-5天的天气预报还是比较准确的,可以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云的预测是最不成熟的一种,是需要最下功夫的。目前,对云的研究主要在人工影响天气和数值预报方面。所谓人工影响天气,就是通过人为手段影响云,比如往云里泼洒化学剂来达到人工消雨的效果。在数值预报方面,主要是研究云的物理变化过程,比如云什么时候变成水汽,什么时候变成冰晶,什么时候消散……这些对于提高天气预报准确度是很有帮助的。

无论是日常生活、生产,还是防灾减灾,都离不开天气预报。除了对云的预测下功夫外,许小峰认为在智慧气象上也要努力。“比如一个人拿着手机,到任何一个地点都能知道当地的天气,以前只是预报到像北京市海淀区,现在要精细到一个大院里。同时,不光要预报今天气温高低,还要预报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许小峰希望未来天气预报能更精细、更丰富、更人性化。